對于基礎、墩臺存在的病害應先進行處理,然后再處治主梁,傳統的施工方法,需要在可利用的擴大基礎或承臺上搭設頂升支架實施作業,但頂升點應盡可能靠近原支點,在墩臺結構沒有任何病害的情況下,可直接在蓋梁頂面下實施頂升,但是千斤頂高度不小于3cm,其作用是將上部結構的荷載順適、安全地傳遞到橋梁墩臺上,同時保證上部結構在荷載、溫度變化和砼收縮徐變等因素作用下自由變形,使結構的實際受力情況符合設計意圖,并保護梁端、墩臺帽梁不受損傷。
采用的是"超低高度氣囊式千斤頂"就顯得相當方便,準備在墩位處設置操作平臺,對于無水地段采取的是搭設支架方式,用普通手架鋼管,扣件連接即可;對于水中墩采用船拼搭設支架,支架強度、穩定性應滿足安全的要求,支架完成后,對各支座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做好記錄和編號,近年隨著經濟及運輸物流業的發展,橋梁支座受到周期性荷載特別是超載的影響,勢必加速老化或變形破壞,直接危及橋梁結構的壽命與交通安全,迫切需要定期更換。
根據檢查情況,確定更換支座部位、橋跨和數量,再根據交通運行情況,制定支座更換計劃,在作業前應對千斤頂安放處進行清理,以利于千斤頂及墊板的安放平穩,氣囊千斤頂、氣管、閘門使用前應進行荷載試驗,以檢驗各設備的有效性,橋梁支座是連接橋梁上下部結構的重要構件,在早期建設的一些橋梁中,超過20%的橋梁支座存在較為嚴重的病害,橋梁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現在隨著交通壓力的增加而且每天橋梁都經受著日曬雨淋,時間長了難免會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