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7年11月由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評定為“全國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
一、園區概況
園區位于西安市未央區,距西安市中心5km,東鄰北二環,朱宏路,西靠漢城墻遺址,面積193公頃。園區地貌單元屬渭河二級階地,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8、9月的大雨、暴雨和連陰雨期間,局部地面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極為嚴重。侵蝕類型為面蝕和溝蝕,土壤侵蝕模數為1896t/km2·a,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園區周邊有連霍高速、京昆高速與省外相連,景區內有電瓶車道、鋪裝人行漫步道路和水路交通,交通便利。園區土地手續完備、合法,土地征地符合基本建設程序,整地合同、協議齊全,符合法律規定,水、電房屋及通信設施配套齊全,可以滿足園區正常運行。園區于2012年12月被命名為第二批陜西省水土保持示范園區,于2013年2月被批準為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
二、園區功能
1、園區基本功能
通過實施水保工程,保護漢長安城墻遺址,保護岸坡不受水土流失災害,兼備水庫的防洪功能,同時,將“文化性” 和“景觀性”融入一起,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外地游客來西安旅游參觀的好去處。
園區確立了7個漢文化主題景觀區:即安門盛世、流光伴灣、御景覆盎、漢橋水鎮、角樓疊翠、霸城溢彩、封禪天下。
在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中,為了提高水保科技水平,向市民普及水保知識,增強帶動輻射作用,結合水保工程建設,結合園區實際,分為左岸水保生物措施示范區、右岸水保工程措施示范區、水保科普體驗區、水保經濟林區、水土流失演示區、水保植物觀賞區。
左岸水保生物措施示范區:護坡植物水保林有草皮護坡、灌木護坡、灌草護坡、喬灌草護坡。同時栽植“漢風漢韻漢城湖”、“生態文明漢城湖”、“ 城市水保漢城湖”、 “美麗西安漢城湖”,“水保護城”的植物造型,體現城市水保和建設美麗中國的主旨,同時體現水保事業對于西安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的重要性。而成片的銀杏林、國槐林、紅葉李林,青桐林、柳樹林,既達到林木的蓄水保土目標,又形成景觀效果 。
植物造字水保護城
右岸水保工程措施示范區:布設了水平階梯整地、魚鱗坑、砌石擋土墻、砌石護坎、格賓網擋土墻等工程措施。
水保工程措施
水保科普體驗區:在秦嶺山水微縮景觀地下通道建設“西安水土保持科普體驗館”,演示廳采用聲、光、電演示系統播放水土保持教育宣傳片,采用多種手段展示水保成就,宣傳水保知識,增強人們對水保的認知。
西安水土保持科普體驗館
水保經濟林區:栽植柿子和枇杷等。
水土流失演示區:在水車廣場,設立模擬徑流小區,演示水土流失原理及不同植被下防治效果。
模擬徑流小區
水保植物觀賞區:在湖心島彎道處栽植牡丹、芍藥等觀賞花卉,使人賞心悅目。
2、園區擴展功能
在維持漢城湖水土保持基本功能不變的前提下,注重發揮工程的水保示范效應;挖掘潛力,借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完善的工程設施,園藝景觀,積極開發水生態觀光,漢文化旅游產業,水保科普教育實踐活動,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
西安市西北郊城市排洪渠道管理中心在全面推進水保生態建設的同時,積極加大宣傳教育,設立了漢城湖變遷史展廳,利用漢城湖變遷的宣傳材料,重點介紹漢城湖在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主要功用,使廣大群眾通過參觀工程建設圖片、宣傳片,了解庫區變化過程,認識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通過參觀水保知識宣傳長廊,幫助青少年樹立和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