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美國《時代》周刊都會評選出當年“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智能,甚至更為有趣”的發明產品。今年12月1日出版的《時代》周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隆重推出2019年100件發明產品。
這些發明涵蓋范圍極為廣泛,從虛擬現實、美容、教育、娛樂、消費類電子產品,到設計、食品飲料、游戲、醫療衛生等,幾乎無所不包。以下就選取2019年人類智慧可貴火花的一部分,看看它們是怎么讓世界和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吧!
在室內呼吸得更好
大多數美國家庭都安裝有一氧化碳檢測儀,但對放射性化學元素氡的升高卻渾然不覺,而氡正是美國非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元兇”。一家名為Airthings的公司致力于研發檢測氡的數字傳感器Airthings Wave Plus,這是首款APP支持的氡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器。Airthings首席執行官奧文德·比爾肯內斯指出:“我們90%的時間都在室內度過,然而討論空氣質量如何影響我們健康時,室內空氣質量的關注度卻往往不及室外空氣質量。”
除了氡之外,Airthings Wave Plus還能檢測室內二氧化碳、總揮發性有機物和家中化學品排放的氣體的水平,讓你全面了解家中空氣質量,以及這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虛擬外科手術
美國Osso VR公司研發的為新手醫生提供虛擬手術室實踐體驗的新技術。
在訓練初次駕駛的司機、飛行員,以及外科醫生時,虛擬現實技術便發揮了其獨特的優勢。美國Osso VR公司是一個虛擬手術訓練平臺制造商,旨在為醫生提供虛擬手術室體驗。
“即便有了4年醫學院經歷以及平均5年的實習期后,仍有30%的醫學生不會親自主刀。”Osso VR的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賈斯汀·巴拉德博士解釋研發此項技術的背景時不免感嘆,“這太危險了!”
目前,Osso VR這項專供新手大夫親自操刀實踐的技術已在全美得到了推廣。很快,坦桑尼亞、柬埔寨、埃塞俄比亞等欠發達國家的外科醫生也能通過虛擬外科手術技術,向全世界范圍內的頂尖專家學習了。
重建沿海生態
一家名為“生態混凝土”(ECOncrete)的公司試圖通過改造海堤等侵入性的混凝土基礎設施,降低全球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幾十億人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性。“生態混凝土”使用的不是傳統的混凝土砌塊,而是采用仿生技術,依據自然系統的外觀、結構和大小來決定公司如何生產產品。用“生態混凝土”設計主管阿迪·紐曼的話說:“大自然做得比我們更好。”
人工智能教師
人工智能教師在美國眾籌平臺Indiegogo上的售價是189美元。它看起來像個萌萌的外星生物,但實際上是幫助3到7歲兒童學習語言和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知識(STEM)的老師。人工智能教育公司ROYBI會根據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逐步調整課程和應對措施。該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教師甚至還能感知到孩子的情緒,并融入孩子最喜歡的內容,孩子們可以通過聽故事、唱歌和上正式課程等方式學習。
據ROYBI公司內容運營專員凱拉·普羅奇諾介紹,人工智能教師在童年早期提供個性化教育,而這是孩子們“像海綿一樣吸收語言”的關鍵時刻。
“眼神遙控器”
這項用眼神遙控電腦或電視的技術旨在幫助身體有殘疾的人。用戶可以運用“眼神注視軟件”或其他輔助技術,登錄到Xfinity的免費網站,他們同樣只需依靠察看網頁上的不同按鈕,就能完成搜索和選擇。這項技術將能幫助那些肢體殘疾的人們,第一次完成類似調頻道這樣簡單的事情。
室內農業
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正遭受糧食短缺的困擾,專家預計隨著氣候變化,這一數字還可能繼續增長。“航空農場”的創始人則聲稱,他們可以依靠室內農業解決這一難題。比起傳統的露天耕作,室內農業能把耗水量減少超過95%。實現這一突破的關鍵是作物的生長方式:和傳統的長在泥土里的農作物相比,“航空農場”的作物長在由回收的水杯制成的可重復使用的布料里。栽培作物時采用的當然也不是傳統的大水漫灌,作物事實上是被薄霧滋潤著。從中獲取水分。
“航空農場”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甘藍和芝麻菜等作物,并向大型食品連鎖店、餐廳供應商、甚至航空公司供貨。
依靠陽光進行星際飛行
太空旅行面臨的重大難題是飛行器燃料的重量,這大大增加了成本。今年6月發射的“光帆2號”衛星可能對星際飛行如何“輕裝上陣”提供解決思路,因為它目前只使用陽光作為飛行動力。當太陽光光子沖擊“光帆2號”的帆時就會產生力,使衛星在不需要引擎或推進器的情況下增加速度。7月31日,“光帆2號”成功加到足夠的速度,使其軌道上升了2公里——這不算多,但意義重大。
文章轉自新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http://www.nyshsg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