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說了那么多,暢想了那么久,那具體的“智慧城市”到底是怎么樣的?成都,一個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它是如何定位具有成都特色“智慧城市”的?
3月31號,天府新區規劃廳,一場關于“智慧城市”的對話在此展開,對話桌背后,是一塊沙盤,展示的是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的規劃場景,而這些“智慧城市”手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便會應用在這片城市之中。
對于“智慧城市”的定義是什么?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INED執行院長周濤說:“需要給城市建立一個非常好的感知層,讓城市管理者時時刻刻知道城市的點點滴滴,并通過順暢的網絡傳輸給‘大腦’,并及時作出反應和決策。”,他分析認為,“智慧城市”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促進城市和諧、可持續成長的一種城市形態。這樣的城市需要靈敏的感知系統、順暢的傳輸網絡、高智商的“大腦”和準確的管理工具。
在本次關于“智慧城市”的推廣活動中,成都相關科技企業也推出了自己的新經濟產品,包括:感知系統、傳輸網絡、“大腦”、管理工具四個層面,全方位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綜合管廊智能巡檢機器人”將從“感知末梢(感知層)”展現如何利用RFID、傳感器、攝像頭、二維條碼、遙測遙感等傳感設備和技術,實現對城市中人與物的全面感知與數據采集、“遙感大數據解決方案”將從“傳輸脈絡(傳輸層)”展現5G、WiFi、光纖網絡、北斗、衛星導航等新技術如何為城市搭建信息的“高速公路”、“SDCME多維可視化軟件”將從“智能中樞(存儲計算層)”展現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如何通過數據和服務的融合,支撐承載智慧應用層中的相關應用,提供應用所需的各種服務和共享資源、“無人收費服務云平臺系統”、“醫教研產四位一體的健康服務”……
“智慧城市”最終的目的,還是如何服務于人,通過最近十幾年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從曾經的工業文明升級更新為智能生活階段,如何通過科技改變生活方式,通過智慧提升生活質量,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方向;或許未來的生活中,成都不僅僅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同樣也會成為一座擁有智慧科技發展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