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深圳11月7日訊(記者楊陽騰)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11月4日,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發布了第八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該指數排行榜中,上海、北京、深圳為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城市中,深圳綜合競爭力排名穩居第三,金融市場規模排名第2,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和金融生態環境則繼續鞏固全國第3的位置。
據悉,第八期CDI?CFCI的評價范圍涵蓋我國31個金融中心城市,包括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和六大經濟區域的28個區域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天津、重慶、南京、蘇州、大連、西安、武漢、鄭州、廈門、福州、濟南、沈陽、青島、寧波、長沙、無錫、昆明、哈爾濱、合肥、南昌、烏魯木齊、長春、石家莊、南寧和溫州。
相對上一期指數,第八期CDI?CFCI中31個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全部上升,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5個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西安。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相對于其他區域金融中心仍然保持絕對領先地位。大連、天津、杭州、廣州、武漢和成都分別在東北地區、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六大經濟區域的區域金融中心中保持領先,區域核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八期CDI?CFCI的研究顯示,我國金融中心在新的金融經濟形勢下呈現出四大發展新特征:一是金融中心建設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動力。二是金融中心建設“自貿區效應”開始顯現。三是金融中心加快發揮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引領示范作用。四是保險業創新發展推動金融中心建設作用明顯。
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城市中,深圳綜合競爭力排名穩居第三,其中,金融市場規模排名第2,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和金融生態環境則繼續鞏固全國第3的位置。從金融市場規模來看,依托深圳證券交易所,包含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成型,黃金夜市市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從產業績效方面來看,深圳在金融業增加值和從業人員總量規模上與北京和上海存在較大差距,銀行類、保險類機構實力和國際化程度方面略顯遜色,但深圳金融業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速達到13.93%,高于北京和上海,證券類機構實力超群,證券公司資產總規模排名全國第1;
從金融生態環境方面來看,深圳在城市綠化、生態環境以及文化娛樂等方面優于全國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尤其在社會保障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均保持在80%以上,教育、醫療、交通、生活成本和旅游吸引力依然是重要短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受房價持續上漲因素影響,深圳房價收入比已經成為31個金融中心中最高水平,生活成本顯著上升,為深圳吸引金融人才帶來不利影響。
據了解,“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利用金融產業績效、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規模和金融生態環境等四大領域的85項指標綜合評價我國金融中心發展的優勢與不足,旨在為我國金融中心科學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和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