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提出,自2001年首次引入中國,LEED(綠色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認證一直在中國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2005-2016年間,國內LEED認證面積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77%。截止2017年8月,累計認證面積已逾4800萬平方米,足跡遍布54個城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除美國本土外最大LEED認證市場國家。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積極參與、投入到可持續環境及建筑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首席運營官兼綠色建筑認證協會主席馬晗(Mahesh Ramanujam)表示,“在過去的幾年里,我親眼見證了中國踐行綠色承諾,綠色建筑事業迅速擴張、發展。中國綠色建筑取得巨大的成就和進步,對中國及全球帶來積極的影響。”
截止2017年上半年,世邦魏理仕監測的17個主要城市的優質寫字樓LEED認證項目達到148個,累計認證面積首次突破1000萬平方米。其中上海、北京、成都和深圳均超過了100萬平方米,增速最快的城市為沈陽、杭州和無錫。
LEED寫字樓的租賃表現持續優于普通寫字樓,綠色投資的匯報可觀。中國主要城市LEED寫字樓對比普通寫字樓的租金溢價中位數達25%,LEED認證寫字樓(包括認證級、銀級、金級、鉑金級四個等級)平均出租率為81.7%,較普通寫字樓高1.5個百分點。此外,在取得LEED認證的寫字樓樣本中, 鉑金級認證寫字樓因其稀缺性和更好的功能性市場表現更高一籌:其平均出租率達86.7%,且租金較鉑金級以下項目有10%的額外加成。
同時,通過綠色改造、降低樓宇運營支出,LEED有助于老舊寫字樓提升競爭力。根據《World Green Building Trends 2016》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受訪者預計樓宇通過綠色改造后一年內平均可降低運營開支4%,五年內預計平均降幅可達9%。2015年至今,有20幢優質寫字樓(平均樓齡為8年,最長為18年)首次獲得LEED既有建筑運營和維護認證,面積逾160萬平方米,增長率136%。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主管謝晨表示:“隨著綠色可持續理念在國內的推廣,除了港資、外資開發商以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開發商紛紛加入到樓宇綠化的浪潮中。從業主的角度,在持續的寫字樓供應高峰下,LEED認證樓宇出租率和租金更具有優勢和防御性。從企業層面,人才戰略、企業公眾形象、社會責任,是企業選擇綠色樓宇的主要原因。”
2017年,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出現可喜的變化。龍湖地產、領展、當代置業紛紛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綠色建筑項目開發。在房地產調控和去杠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綠色金融為發展商的融資提供了一種創新替代方案。
同時,國際上的房地產綠色金融實踐也在推動房地產發展商、投資者、業主的綠色決策。GRESB(Global Real Estate Sustainability Benchmark 全球房地產可持續標準)房地產評估的迅速發展,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衡量和比較投資回報情況,并證明了房地產的綠色屬性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財務回報。目前,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中信資本等國內開發商和投資者已加入到GRESB的評估中。CBRE預計,綠色金融將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和綠色樓宇可持續增長的新引擎。
健康建筑的理念近年來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得以迅速推廣并踐行。2014年,WELL建筑標準在美國頒布,是全球第一個體系化的健康建筑評價和認證標準。WELL建筑標準是一套基于實際表現的認證系統,著眼點在于建筑里的人。通過空氣、水、營養、照明、身體健康、舒適度和精神健康七大主要類別的100多項指標,衡量、考證和監測建成環境對人體健康與福祉的影響。
2015年3月,美國綠色建筑認證協會(GBCI)和國際WELL建筑研究所(IWBI)將WELL建筑標準引入中國。中國是WELL認證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自進入中國兩年多的時間里,已有104個注冊或認證項目;其中預認證及認證總面積已經超過100萬平方米,位居全球榜首。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資產服務部資深董事譚健雄表示:“國內的健康工作場所概念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員工和企業的辦公場所健康意識和訴求正在快速提升,75%的中國80后90后認為對工作場所環境的重視是好雇主的重要特質。中國全球第一的建筑體量和人口、以及政府和公眾對環境和健康的日益重視,都表明健康建筑龐大的市場潛力,開發商和投資者應以面向未來的態度密切關注健康建筑需求和科技的發展,以便適時地作出應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