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發展階段為2008年至2015年的行業快速發展期,該階段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國內廠商迅速發展,在國內市場積極推廣,并展開了進口替代的市場競爭,部分優勢企業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品牌優勢;二是國內市場對HVLS風扇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市場需求逐步釋放;三是行業技術逐漸成熟,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各廠商開發多種型號產品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廠房車間、倉儲物流等領域。
第三個發展階段為2016年以來的行業發展新時期,該階段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國內廠商逐步走向海外市場,包括擴大出口或在海外設立子公司,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二是隨著永磁同步電機HVLS風扇的成功研發,國內下游應用領域、應用場景加快拓展,進入越來越多的生活消費類公共場所,如商超酒店、會場展館、運動場館、機場車站等,隨著新的應用領域被不斷發掘,行業的市場需求也被不斷激發出來。
(1)HVLS風扇的市場規模:作為較為新興的風扇產品,基于其顯著的特征和良好的功能,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HVLS風扇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可行性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HVLS風扇市場需求持續穩步增長,2019年全球市場規模約6.48億美元。隨著人們對循環流動、自然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的追求和節能降耗意識的增強以及HVLS風扇產品系列的豐富,除了廠房車間、倉儲物流等領域滲透率的提高外,HVLS風扇在公共場所等更多領域獲得應用,適應更多應用場景,其市場規模未來將進一步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HVLS風扇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2億美元,實現年增長率10%以上。
我國HVLS風扇市場的起步晚于美歐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各個領域的滲透率較低,總體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主要原因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工業化的進程,廠房車間、倉儲物流以及各類公共場所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巨大,形成了數量可觀的存量和增量市場。基于前期的客戶積累和市場口碑宣傳,HVLS風扇越來愈多的得到客戶和市場的認可,在前述領域獲得越來越多的應用,2019年國內市場規模達到約13.33億元。
未來,隨著可應用的空間設施增加以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國內HVLS風扇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25年,全國HVLS風扇市場規模將達到35億元,實現年均增長率17%以上。國內HVLS風扇市場空間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HVLS風扇能夠營造循環流動、自然舒適的生產工作、生活消費的空間環境,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是隨著國內節能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國家政策上對節能減排的持續推進,對低排放、低能耗生產的大力提倡,有利于促使HVLS風扇在生產領域應用擴大;三是隨著國內倉儲物流、各類交通樞紐站點、公共場所等的建設與改造,節能化指標日益受到重視,HVLS風扇憑借其高效、節能的突出優勢以及與其他通風調溫措施共同使用的高適應性,未來應用潛力巨大。
(2)國內HVLS風扇的需求分析: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至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41.21萬億元增長到99.09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24%;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由2010年的25.17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6.09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31%。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工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0.89萬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0.1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28%;全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34.38萬家增長到2018年的37.84萬家,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61%。《中國制造2025》指出:“到2025年,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全面實現工業化”。綜上,我國工業化水平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廠房車間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2012-2018年期間,全國廠房年度竣工面積穩定在3.0-3.6億平方米,廠房竣工累計總面積達到23.61億平方米,為HVLS風扇的應用提供了可觀的增量與存量市場。
2)倉儲物流: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多重推動下,物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現代倉儲物流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推動社會物流總額實現快速增長。2012-2018年期間中國倉儲物流業發展主要情況如下:
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從2012年的177.30萬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83.10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11%。我國物流業總體保持快速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物流運行效率相對偏低。2016-201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分別為14.92%、14.60%、14.80%,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穩定在8%-9%左右,表明我國物流行業具有較大的優化提升空間。2018年12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指出,“到2025年,布局建設15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樞紐間的分工協作和對接機制更加完善,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的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同時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優化,以及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措施的持續發力,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
A.會場展館:會展是經濟生活中宣傳展示、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具有眾多經濟功能,包括聯系和交易功能、整合營銷功能、調節供需功能和技術擴散功能等。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面廣、關聯度高,發展潛力大,其發展程度體現一個國家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綜合發展水平。
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我國展覽會展出面積從2012年的8,990.00萬平方米增長到2018年的14,456.17萬平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24%;我國展覽會每年場次從2012年的7,189次增長到2018年的10,889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17%。
B.體育場館: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持續升溫,體育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2013-2018年期間,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主要情況如下:
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達到2.66萬億元,較2013年1.1萬億元增長141.82%;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萬億元以上,較2013年3,563億元增長182.85%。在國內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消費升級趨勢、城鎮化建設等發展背景下,國家也頒布相關產業政策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2014年10月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5萬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方米的發展目標。
體育場館作為體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在整個體育產業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體育場館等固定資產建設投資需求的增加。2018年,全國體育場地總建筑面積達到3.33億平方米,較2013年2.59億平方米增長28.57%,為HVLS風扇的應用提供了增量與存量市場。
C.機場: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大,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發展的階段,民航業發展的潛力巨大。2013-2018年期間,我國民航運輸行業發展主要情況如下:
我國民航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機場航站樓等固定資產建設投資需求的增加。2012年7月指出,機場規劃建設既要適度超前,又要量力而行,同時預留好發展空間,做到確保安全、經濟適用、節能環保。2018年,我國民航全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0億元,全年新開工、續建機場項目174個,新增航站樓面積133.1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末,我國境內民用航空機場共有235個(不含港澳臺地區),機場航站樓總面積約為1,454.58萬平方米。
中國各地新機場建設、擴建進入新高潮,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的機場中多數機場均有新的項目在建或投資計劃。全國各地機場的不斷新建、擴建,結合機場航站樓面積的現有基礎,為HVLS風扇的應用提供了增量與存量市場。
2018年,國家鐵路旅客發行量達33.17億人,較2013年20.75億人增長59.86%;國家鐵路貨運總發送量達31.91億噸,與2013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3.1萬公里,較2013年10.3萬公里增長27.18%。在鐵路發展成效顯著的背景下,中國高鐵在路網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8年末,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2.9萬公里,較2013年1.1萬公里增長163.64%,高鐵里程占全國鐵路里程的比重達22.1%,較2013年增加11.40個百分點。中國現已開通運營高速鐵路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成為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復雜的國家。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對鐵路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根據國家鐵路總局2016年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對于中長期高鐵建設提出了“八縱八橫”建設目標,到202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左右,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路網結構更加優化,骨干作用更加顯著,更好發揮鐵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作用。
(1)國家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HVLS風扇能夠為客戶營造流動循環、自然舒適的空間環境,提升人體舒適度,同時實現節能環保的效果,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政策的要求與引導。其中,《勞動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合理布局生產現場,改進生產工藝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熱、通風、降溫措施,保證工作場所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指出公共場所應當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等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綜上,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法規政策對基層勞動環境和公共場所衛生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為HVLS風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此外,隨著全球社會對節能環保的重視,我國也出臺了眾多節能降耗的政策和能效標準等。《節約能源法》強調“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鼓勵工業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的電動機、鍋爐、窯爐、風機、泵類等設備”;“公共機構應當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帶頭使用節能產品、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共機構節能條例》提到公共機構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空調室內溫度控制的規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改進空調運行管理;強調“加快高效電機、配電變壓器等用能設備開發和推廣應用,淘汰低效電機、變壓器、風機、水泵、壓縮機等用能設備,全面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在替代或配合傳統通風降溫措施使用的過程中,HVLS風扇具有良好的節能環保特征,國家節能降耗的相關法規政策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下游應用市場前景廣闊:HVLS風扇廣泛應用于廠房車間、倉儲物流以及公共場所等領域,應用場景豐富,為客戶改善工作生活環境、節能降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發展以及滲透率的提高,HVLS風扇市場前景廣闊。
其中,廠房車間方面,改革開發以來,國內工業化進程發展迅速,投資建設形成了巨大存量基數的廠房車間,同時未來新增廠房車間投資仍處于較高的發展階段,作為改善建筑通風的新型措施HVLS風扇應用比例較低,為HVLS風扇的應用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倉儲物流方面,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倉儲物流行業發展快速,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電商、快遞等行業迅速擴張,倉儲物流需求日益增加,倉儲中心等相關固定資產投資也快速增長;同時現代倉儲物流體系面臨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等建設要求,從而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廣泛應用,包括對HVLS風扇的認可與應用,為HVLS風扇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公共場所方面,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居民對高質量美好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長,推動旅游、體育、交通、教育、醫療等事業的發展。基于顯著特征和良好功能,特別是隨著永磁同步電機HVLS風扇的開發應用,HVLS風扇對空間封閉性要求較低,能夠與耗能較高的空調系統形成良好的互補性,在前述公共場所相關領域的投資建設過程中將獲得更多的應用需求。
(3)國內生產服務的成本優勢:HVLS風扇的下游應用與發展,除了受其自身的產品特征與功能影響外,還受到配套安裝維護服務體系的影響。相較于美歐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市場,國內HVLS風扇生產服務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其中,生產制造方面,國內在制造設備、土地購置和廠房建造等固定生產要素以及勞動力、零部件及原材料等變動生產要素的投入上價格相對較低,有利于行業的迅速發展。安裝維護服務方面,行業廠商需要提供售前現場勘測與應用設計、安裝服務以及售后維護服務等,具有勞動密集型屬性,國內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有利于HVLS風扇行業營銷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4)國內產業鏈完善的優勢:目前,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也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HVLS風扇生產制造涉及多學科、多技術領域交叉的綜合技術,對上游產業鏈供應的要求較高,國內產業鏈完善有利于行業的快速發展。此外,隨著永磁同步電機HVLS風扇的研發成功與應用推廣,國內產業鏈優勢更為突出,稀土材料是永磁同步電機生產制造的重要上游原材料。我國稀土材料資源豐富,儲量和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同時在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國內稀土資源對外出口存在一定的政策限制,境外稀土價格一般高于國內,為國內永磁同步電機HVLS風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供應基礎。
(5)行業廠商技術和品牌的積累:我國HVLS風扇行業起步較晚,屬于較為新興的行業,但發展較快,在市場競爭中,部分國內企業在技術提升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積累,為行業的后續發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礎。在技術積累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行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特別是在電機及控制技術、模擬仿真技術、機械設計與加工等方面,行業中部分領先企業已具備自主研發設計的創新能力,特別是永磁同步電機HVLS風扇實現自主研發創新,并實現了向上游永磁同步電機生產制造環節的延伸。在品牌積累方面,國內廠商積極擴大自有品牌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知名度,提高下游客戶對自主品牌的認可,有利于鞏固市場份額,提高利潤水平,特別是國內客戶行業分布廣泛、數量眾多,有利于形成品牌口碑效應,推動HVLS風扇行業的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