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價格“迷人眼”,應該是每個搞過裝修人的苦惱———一個建材品種有成百上千個品牌規格,經銷商甚至開出市場掛牌價、實際成交價、批量價、現貨價、工地價、招標價等不同價碼。 昨天召開的泰州市區建材價格監測工作會議傳出信息,泰州市區將初步建立起建材價格監測網絡,各類建材品種將“曬”出價格,有望不再“迷人眼”。首批26家建材監測點掛牌
“這些經銷商生產、經營的產品規模在市區建材行業均具有代表性,且誠信經營、明碼標價、貨真價實、信譽良好。”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主任翟重生介紹。 物價部門還規定,定點單位在上報價格信息時,其建材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產品標準。每月3次采集成交價
“由于建材商品的特殊性,品種規格繁多,更新換代較快,往往一個品種就有成百上千的品牌規格,而價格形式也較為復雜,經銷商往往針對不同的對象,制定不同的銷售價格。”翟重生說,對此,監測辦法規定,監測點上報的當日交易價,必須是經銷商采集當日發生交易時的實際銷售價格。
“建材價格監測信息除了服務于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市場外,我們還要為社會大眾服務,為社會大眾選擇建材提供一份行情參考。”翟重生透露,明年底,市物價局將通過網絡平臺向市民公布。 翟重生介紹,市物價局將采用“貨比三家”的發布模式,每月向市民公布當月的建材市場行情。屆時,市民裝潢裝修時,只需登錄“泰州價格信息網”,上網查一查,就可以一覽當月不同建材品種的價格信息,做到心中有數,不被建材市場的“貓膩”、潛規則所欺。列數建材市場“小貓膩” 虛假宣傳:“全國銷量第一”、“綠色環保標志”、“XXX推薦品牌”……為了讓產品賣得火,商家常常將這些大帽子戴在自己的產品上,做些無中生有的宣傳。 品牌雜亂:水管、油漆、瓷磚……每個產品有若干個品牌,每個品牌又有若干個系列,每個系列又有若干個報價。誰家一輩子也就裝修一回兩回,里面的貓膩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裝修完了,明白了,當也上了。
默契回扣:十年前建材市場就有的那些“貓膩”,如今依然存在。帶著裝修工人買材料,工人會與店主眼神溝通,從而形成默契。溝通的結果就是工人會過兩天來拿回扣,而回扣已經由不知情的消費者埋單。 逢買必宰:親戚朋友宰30%,稍稍認識宰50%,一點不認識的人宰70%。業內人士介紹,這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就算你知道這個秘密,為了裝修,你也必須得往這個陷阱里跳。 偷梁換柱:你看到的樣品做工精良、美輪美奐。而實物送到工地時,你會懷疑商家發錯了貨。對此,商家常“誠懇”解釋,不同的生產批次,總會有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