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手、媒體人在微信微博和頭條號里刷起了2017年度各類事件的總結,可謂花樣百出;群眾們則在朋友圈接連曬出了“18歲的老照片”,各種各樣的風姿都有。因為00后的世界來了,得快點藏起18歲的照片,不然會被他們笑的。朋友圈中,比以往熱鬧得多。
“新中產”這個概念是從2015年開始出現的,而它的**次現身正是來自吳曉波頻道。這位知名的財經作家前不久在圣誕節發的音頻中談到,“新”中產階級并不簡單地意味著消費階層和消費群體的改變,而是基于“新的審美”和“消費屬性”上發生的變化。
2016年被吳曉波稱為新中產消費的元年,不過,在2016年,新中產的概念主要與財務方面有關,到2017年,更為重要的定義屬性出現了價值觀。吳曉波認為,新中產在2017年的定義要符合三個標準:新的審美取向、新的消費理念、新的連接方式。
從消費觀的角度來看,新中產的特征在于這是一群愿意為消費買單的用戶。而他們的基礎特征包括了五大方面:①80后、接受過高等教育、來自一二線城市;②超半數人來自IT及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制造業;③消費觀念升級,更喜歡體驗類服務;④學習與自我提升,是**普遍的需求;⑤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存在焦慮。
而這股浪潮同樣給家居建材行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讓整體行業迎來了新的升級機遇。新零售的火熱、整裝的崛起、全屋定制熱潮的蔓延、中高端產品的頻繁亮相與熱銷,都與這種再度蔓延的“新消費”觀念存在緊密聯系。正是這些以新消費觀念為代表的“新中產”變化,給2018年家居建材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
從新中產的定義上來看,在2017年成為行業熱詞的“新零售”意味著兩種方向上的改變:①從傳統零售變為新零售;②不光從線上線下渠道出發,改變產品與用戶之間的連接方式,還要豐富和擴大供應鏈,真正地實現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在2017年就開始把握住“新零售”的主旋律的創業者大有人在。碧桂園旗下家裝品牌橙家的CEO王睿曾在7月份的發布會上談到,我國的新中產人口在2016年已達2.25億,未來幾年內將有望達到3-4億,顏值即正義”、“新性價比”、“追求新鮮感”已經成為了人們對消費模式的新需求。此外,隨著新中產消費階層的崛起,家裝行業的市場容量將有望從4萬億擴大到40萬億。
與之類似,S2b概念在2017年的趨于火熱也釋放出了同樣的信號。尚品宅配開始進軍整裝領域,優勢就在于其供應鏈和整裝云龐大的產品和服務體系,華耐家居、樂豪斯也在為構建供應鏈、打通前后端生產方式和連接方式而持續發力,相關例子不勝枚舉。
高調、奢華從來都不是新中產群體的焦點,他們更關注的是自我生命本身和家居的舒適感、品質感。伴隨著他們在2018年的持續壯大,重視工藝上的個性化和品質化、能夠增強生活體驗感并具有功能搭配屬性的家居產品,將有望在行業內率先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中高端產品數量的日益增多也是行業內的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在上周,億歐家居在家居賣場調研家電產品時就發現,亞克力、烤漆等材質制成的櫥柜產品占據了“半壁江山”,簡潔而大方、價格處于中高端的櫥柜產品成了廠商推出的主力產品。
在以廚房電器為代表的中高端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同時,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增加了智能化、年輕化的元素。比如抽油煙機的智能升降、可聯網、可聽音樂、可看新聞等等;而在在外型方面,擁有專利的各廠商們紛紛給產品賦予了更具科技感的外觀,同時也增強了產品使用的便捷性。
“新中產”的興起帶來了新的消費觀念,而新消費觀則給居住消費尤其是家居建材行業帶來了新的變革。在未來,這股浪潮還將繼續推動行業內產品與供應鏈相關的顛覆式創新,以中高端產品為主要引領對象的行業發展態勢將持續蔓延到整個家居建材行業。
如果說2016年是新中產消費的元年,2017年是家居上市元年,那么2018年就將成為新消費觀念PK企業產品設計和生產力、供應鏈優勢的新時期。準備好與2017揮手告別,轉身屏息擁抱充滿機遇和希望的2018,新的一年值得我們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