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在福建省教育廳組織的鄉村教育專項調研中,一些鄉村學校因師資不足導致科學課開不齊、空有科學實驗儀器卻長期未使用等突出問題引起了調研組的關注。10月底,針對問題尋策,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李迅指出,鄉村學校科學課程的教學是短板中的短板,師資力量不足等狀況亟待破解。
同時,福建省教育廳也明確了改進思路:從最薄弱的短板處發力,撬動全局,聚集高校、教研部門、教師、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的合力,形成共同體,通過結對幫扶、手把手地教,進一步提高鄉村科學教育質量。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小學科學教研員李想告訴記者:“初期我們以農村薄弱學校科學教學質量提升為突破口,一方面福建省小學科學教指委成員與農村薄弱校結對幫扶,利用各自優勢提供如實地調研、搭建專項培訓平臺、送教送培等支持;另一方面依據鄉村學校科學教育質量提升策略,我們邊實踐邊總結,逐步遷移推廣典型經驗。后期則在先前農村地區探索的基礎上,聚焦實驗教學和課堂學習評價,全面推動科學教學改革。”
今年5月,福建省全面推進小學科學教學改革。福建省科學學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暨科學教育改革培訓班舉辦,李迅表示,科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營造好崇尚科學的氛圍,學校要開發出適應當地教學特點的科普教育活動;要保證科學課程質量,各地要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習研修的交流平臺,讓科學課生動起來;要努力為科學教育提供保障,讓行政推動與科學教學相輔相成。
據悉,“十四五”期間,福建省還將通過培育試點區、試點校,征集評選優秀案例,開展專題研修等多種形式持續推進全省尤其是鄉村學校科學教育水平,爭取通過3—5年時間逐步形成弘揚科學精神、崇尚創新的濃厚教育氛圍,培育一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夯實科技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