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潘帥豪)12月12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產、教、城融合新發展論壇在上海電機學院舉行。會上,“臨港區域高校聯盟”正式更名為“臨港新片區高校聯盟”,上海海事大學當選為新一屆聯盟輪值單位。
去年9月,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導下,臨港區域高校聯盟成立。一年多來,各高校加強合作,促進教育資源共享,“學生受益、教師受益、社區受益、企業受益,臨港地區產教城融合發展”的良性態勢逐步顯現。
作為臨港區域高校聯盟首屆輪值單位,上海電機學院瞄準東部沿海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結合學校自身基礎和特色,主動融入臨港新片區發展需求,深入加強開展校企合作、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切實增進**交流合作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并將整合科技教育等多方資源,在科技創新與合作、人才建設與服務、**文化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推進產教城融合發展。
上海建橋學院通過重塑人才培養目標、產業鏈對接專業群、構建“核心素養 能力本位 成果導向”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體系、跟蹤改進培養質量等來探索“校企政一體,產教城融合”。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則始終堅持把回應**地方需求作為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底色”,把特色發展作為體現應用技術大學高水平的“亮色”,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應用型特色發展之路。
上海海事大學深入推進與臨港新片區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合作,積極發展服務臨港新片區的高端智庫,勇于擔當高校使命,助力臨港新片區社會發展。
上海海洋大學聚焦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需求,強化協同創新,加強海洋領域關鍵共性技術、****技術的攻關突破,加快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推進海洋(深淵)工程裝備、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產學研合作。
“臨港的高校要打上這座“未來之城”建設發展的烙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軒福貞希望各高校增強融入產教城融合的主動性,努力打破封閉辦學、自我評價的發展模式,牢牢把握為新片區發展培養“適銷對路”創新人才的評價標準,共同推進臨港新片區建設產教城融合發展,共同建設城興人旺、人心向往的“未來之城”。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