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消防工程行業干些什么:
消防工程行業主要進行消防水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氣體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應急疏散系統等的建筑安裝與維護。
按照業務介入時間的不同,消防工程可以分為首次安裝、整改和維護保養。
消防行業市場需求分析
1.消防投入的逐步提高
根據原《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自2015年5月1日起,原標準廢止,新標準為《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編號為GB50016-2014)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的規定進行測算,在住宅建筑方面每平米建筑面積消防投入約占建筑安裝總投資的2~5%,在辦公方面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消防投入約占建筑安裝總投資的5~8%。
受到房地產開發調控的影響,經濟發達地區的消防工程行業增勢有所減緩。但隨著我國在高層建筑滅火、森林滅火、農村滅火以及專業化工滅火領域技術與消防產品的不斷完善,消防投入占比必將進一步提高,相應的消防設施安裝等工程業務需求也將會隨之上升。
2.我國城鎮化進程推動
伴隨著我國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鎮,我國城鎮化率較快上升。2014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不僅低于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政策目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至2020年要達到60%左右。城鎮人口的增加使得相應的城市建筑、寫字樓、民宅等都需要進行新建、擴建、改建,而消防工程投入會隨之進入增長態勢,因此未來幾年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仍是消防行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建筑安裝工程行業規模分析
近幾年我國建筑安裝工程業產值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年我國建筑安裝工程業產值已達14,259.79億元。然而從增長速度來看,2014年我國建筑安裝工程業產值較2013年增長6.55%,低于7.4%的GDP增速,產值增速較2013年大幅下降11.71個百分點。2014年建筑安裝工程產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2.28%下滑至2.24%。我國經濟增速的減緩和房地產市場的遇冷已經使得建筑安裝工程行業呈現出增長乏力態勢。
消防工程行業市場狀況分析
1.同行業競爭情況
我國消防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屬于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市場格局。中國消防產品市場采用市場準入制度已有十余年,但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褪,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實現跨區域銷售的大規模企業較少,市場集中度很低。同行業競爭情況整體表現為:缺乏強勢品牌;低端市場競爭激烈,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不突出;中高端市場競爭溫和,毛利率水平較高,部分企業向消防與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根據2011年的調查顯示,消防工程企業規模平均為120人,其中50人以下的企業所占比例為40.5%,50至100人的企業所占比例為38.1%,規模在100人以下的企業是消防工程企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在經營規模方面,消防工程企業的經營規模大部分在1,000萬元以下,其中經營規模在500萬元以下的消防工程企業占39.3%,經營額為501至1,000萬元的消防工程企業占20.2%。此外,僅有6%的消防工程企業規模達到5,000萬元以上。從企業規模和經營規模兩方面的指標來看,消防工程企業整體呈現出小而散的特點。
2.行業壁壘
消防工程行業存在資金、人才、業務經驗等多種壁壘。但最為重要的是資質壁壘。
我國的建筑業施行由住建部主導的市場準入機制,《建筑法》明確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建筑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span>
消防工程行業所對應的資質主要為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資質。根據2014年住建部最新出臺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該項資質申請條件得到一定提升。一級資質要求從凈資產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二級資質由400萬元提升至600萬元,同時取消了三級資質認定。資質門檻的提升可以促進行業整合,降低行業過度競爭,有利于行業良性發展。
3.與行業上下游關系
消防工程行業的上游為消防設施的設計和生產行業。根據行業研究,2014年國內約有5000家消防產品生產企業,能夠提供行業內21個大類900多個品種的產品生產及銷售,基本能夠滿足國內防火滅火工作的需求。
然而,目前國內前30強企業所占市場份額仍不到10%,市場份額相對分散,競爭比較激烈。因此行業上游產品價格相對穩定。
消防工程行業的下游為商業及住宅地產、政府工程、公共建筑設施等各類建筑業,其對本行業的影響表現為對消防設施安裝維護的直接需求。
總結
消防工程行業呈現出典型的“大行業、小企業”格局。未來消防工程行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張。
城鎮化率的提升、社會消防意識的逐步提高和國家法律法規的進一步規范都將成為消防工程行業成長的動力。房地產市場疲軟會削弱行業需求增長,需要持續關注其發展態勢。當前行業內企業競爭較為激烈,地域化經營特點明顯,跨區域龍頭企業較少。
這種行業格局導致了行業企業規模的提升,但企業盈利能力并不突出。隨著相關資質條件的趨嚴,未來行業可能進一步整合,前期優質企業會迎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