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環境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化必然要求完善的制度體系,這是提高環境治理水平的基礎。應立足于環境基本法,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抓好中央出臺文件的落實,理順環境保護具體制度和管理流程。法治化要求治理主體有充分的法律授權以進行依法治理,需要政府依法行政,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依法辦事。要將完善制度體系與政府的執法督察、企業的合法生產以及社會的依法監督相結合,打出相互呼應的“法治組合拳”。應確立環境治理司法保障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2015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吉林等7個省市部署開展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為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總結各地區改革試點實踐經驗基礎上,2017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出臺,標志著政府作為 ** 主體對環境破壞者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制度的建立,也意味著環境治理司法保障體系的初步形成。
竹碳、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碳吸收異味、吸附有害氣體的原理,來治理室內空氣污染。它具有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特點,但見效較慢。此法可作為室內空氣污染輕微超標的長期治理方法。其對甲醛的去除效果為50%左右,對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對T VOC 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純植物性清除劑,為天然產品,對環境不會產生二次污染,是理想的空氣污染清新劑。其對甲醛、苯T VOC 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在居室內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氣凈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讓90%的苯消失,吊蘭能讓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過氧化氮,天南星的苞葉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蘆薈都都有凈化空氣的功能。
水環境變差不僅僅是因為各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太多,因此在水環境治理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做好污泥處理處置工作,首先將污泥當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清理掉,然后再將其用作建筑材料以及農業肥料等等,既能保護環境,又可以資源再利用,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所以有很多大型工廠敢肆無忌憚地排放污水,就是因為沒有相關的法律政策約束,他們排放污水的時候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水環境治理工作,有效避免大量污水的排放,那么就一定要在法律層面做好管控,通過各種懲罰措施的實施威懾亂排放的企業,使他們不敢輕易排放不達標的污水。在制定這些法規政策的同時,還必須要出臺相應的保障措施,從而能夠保證這些法規政策能夠有效的實施,兩種政策必須要相輔相成,并且還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