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規定及其他規定,不動產登記管理部門對于分割銷售的工業廠房不予辦理過戶登記。這是合同履行的障礙,導致不能過戶,房地產買賣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 很多 ** 都以合同不能履行,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為由解除合同,但是對于解除的依據(一般不存在約定解除,而是適用法定解除)避而不談或者適用《合同法》第94條第五項的規定(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來解除合同。但是,《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并未規定工業廠房分割銷售的,合同應當解除,其他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也沒有規定工業廠房分割銷售的,合同應當解除。所以,適用《合同法》第94條第五項的規定(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來解除合同是不對的。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依據上文的分析,沒有按照工業廠房分割銷售合同的約定履行過戶義務,雙方都構成違約,且這種違約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因此合同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解除合同。 三、合同解除的損失按照過錯比例承擔 《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依據該規定,合同解除,賣售人返還房款,買受人返還房屋。對此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損失的分擔方法和損失的種類。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該規定,房屋差價(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的損失也應當屬于買受人的損失。尤其是在房價上漲比較多的背景下,房屋差價的損失有可能是買受人的主要損失。 在合同能夠履行(房地產可以過戶)的情形下,買受人獲得房屋差價是以付出房款和相應的利息為前提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合同解除前的房款的利息和房屋差價不能同時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