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木耳菌今天來給您分享一下這樣預防和治理黑木耳培育中的病害。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這些知識,在培育過程中以防下列情況出現時不會處理,造成各種損失。
黑木耳是中溫型菌類,根據栽培經驗,在中國的華北平原地區,每年可以產出兩批黑木耳。第一批二月中旬生產栽培袋,四月中開始下地催耳,基本七月中旬出耳就會結束。第二批五月中、下旬進行菌袋的生產工作,最晚八月中旬下地催耳,十一月初出耳結束,正常的發菌期為四十五至五十天,養菌期為十至十五天,催芽期為 七至十天,采耳期為四十五至六十天。
品種選擇不當,菌種退化;環境衛生差,接種時消毒時間不夠或發菌初期溫度低;培養室濕度過大,培養溫度高致使燒菌;高溫期出耳澆水時使水分進入袋中,引起燒袋;栽培場地消毒不好,雜菌袋檢查去除。培養溫度過高,擺放層數過多,催芽密度過大通風不良。
黑木耳常見病蟲害。一,綠霉病:由分生孢子形成,而且如果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者長至成熟,菌落變成綠色、粉狀。防治:保持周圍環境的衛生;而且必須保證通風和排水的通暢,木耳長出每三天噴一次百分之一的石灰水,對于防止霉變有一定的作用;若如果霉菌發生在培養料表面,還沒有深入料內,用石灰水擦洗有病變的位置,來有效的抑制病變的生長。
二,流耳癥狀:耳片成熟后,由于空氣濕度過大,光照和通風條件不好,造成其耳片逐漸變軟,甚至耳根自溶、腐爛。針對其原因,需要注意通風換氣,加強光照,及時的采收。
三,木耳快防霉菌:木耳菌塊被霉菌污染是導致木耳菌塊減產、影響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栽培管理采取到了不當措施;培養基滅菌工作沒有進行徹底;菌種質量純度不高,或木屑菌種多次代傳,菌種生活力下降;環境受到污染,都是導致菌種發生各種常見的雜菌。那么我們要采取的措施則是抗霉能力較強的菌株是首選;選用新鮮原材料,保護種植環境不受污染,出菇期間,在采收第一批耳后,每三到五天天在地面噴一次百分之一的石灰水、或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煤皂溶液,百分之零點一的多菌靈,或交叉使用。
四,薊馬:其幼蟲就會對種植產生的木耳有特別大的危害,在這種幼蟲侵入到耳后的時候則會吸收木耳的汁液,導致它萎縮,而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壞死的狀況。防治:用五百至一千倍樂果乳劑,一千只一千五百倍百分之五十可濕性敵百蟲藥液等,盡量選用無殘留生物農藥制劑。
簡單的跟大家分享了一下黑木耳菌在培育過程中遇到病蟲害時該如何處理,有哪些防御措施可以用到。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請多多關注陜西木耳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