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同濟市場競標成功的43家檔位陸續開始營業。羊城晚報記者來到新開業的同濟市場,只見整個市場已經被重新裝修了一遍。地上鋪上了亮堂的地板磚,擺放農產品的臺子用瓷磚砌成,大小、形狀和顏色都是統一設計的。因為市場光線變亮麗,蔬菜也顯得比以前要鮮亮一些。而在升級改造之前的同濟市場,無論什么天氣,地面總是濕漉漉的,時不時還會飄散出家禽糞便的味道,擺放農產品的臺子也是檔主們自己臨時搭建起來的,顯得雜亂無章。
據了解,升級改造后的同濟市場檔位是在6月底競標的,檔主們通過競標方式各自獲得了大小相同但位置不同的檔位。參與競標的多名檔主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以前的同濟市場總共43個檔主,現在還是43家。“競標時很多人想著要搶個位置好的檔位,結果價格就被哄抬高了,最高的檔口租金漲到了8830元。”一家在競標中拔得頭籌的檔主,以前就在整個市場有最好的檔位,但以前的租金不足4000元,租金一下子翻了一番。
市場管理方似乎也有自己的苦水。同濟市場管理方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檔位本身的優劣不同,為了公平,市場決定進行競標,這次競標的底價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10%。“這次競標,我們都沒有對社會公開競標,就是怕哄抬租金,都是優先照顧老檔主的。投標的時候,我們也曾提醒要理性投標。但是有人為了奪得好位置,價格越出越高。”
同濟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參與競標的43個檔,不完全是超高價,也有些是以底價成交的。該負責人舉例,蔬菜區的投標,雖然頭位的價格“出乎意料的高”,但也有相當部分的檔主還是出價在標底價800元到900元之間,“而且我們十幾年沒加租金了,這次適當漲一漲也是應該的”。該負責人預計,改造后的同濟市場全面恢復營業后,客流量一定有所增加。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