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的價格再貴,但是過年也不得不吃,很多人勞累了一年,過年就想買點好的來犒勞犒勞家人。而且過年不論包餃子還是燉制,都需要購買不少的豬肉。
現在市場上賣的豬肉一般分四種:
1.飼料豬肉:現在市面上.多的就是養豬場的豬肉,這種豬肉雖然香味跟我們小時候比要差點,但是作為主流豬肉它的售價現在可不便宜。
2.冷凍豬肉:冷凍豬肉一般分進口的和國內的兩種,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對進口的冷凍肉望而卻步,國內的冷凍肉的銷售也不是太好,主要還是跟新鮮的豬肉比,口感和味道差距挺大。
3.糧食豬肉:這種豬肉現在很多農貿市場都有專門的攤位出售,追求豬肉味道的人都喜歡購買這種豬肉。
4.農家土豬肉:現在所謂的農家土豬給我感覺就是個噱頭,畢竟現在國內土豬品種已經很少,所以農貿市場上喊出農家土豬的,基本都不值得相信,.多算是農戶養的糧食豬。
認準這“3點”,農家糧食豬和飼料豬是很好分辨的
一,看豬骨頭的大小
農家養的糧食豬一般至少10個月以上,所以豬的骨頭要比養豬場的飼料豬要粗大不少。
農家糧食豬因為飼養的時間長,所以豬的個頭也比較大,一般都是300斤以上,這個跟100多天出欄的飼料豬來比,重量上要大上很多。
二,看豬肉的肥膘厚度
飼料豬的飼料配比都比較科學,而且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一般豬肉的肥膘都很少,瘦肉率是特別高的。
農家喂養的糧食豬一般都是有什么喂什么,因此豬肉的肥肉會特別多一些。大部分的農家糧食豬,肥膘肉都有巴掌厚,這個肥肉率高可以說是農家豬的主要標志。
前幾年城里人熱衷去農村買豬肉的時候,就有不少農村的養豬戶從養豬廠里買來出欄的豬,這樣自己再養上一兩個月催肥來冒充農家糧食豬。
不過這樣養出來的豬雖然肥膘夠厚,但是按壓上去會有松垮的感覺,不像真正的農家糧食豬肥膘按上去會特別的硬。
三,用手摸
現在的豬都是集中屠宰,然后再投放到市場上來。農家豬只有自家食用時才可以自己宰殺,如果售賣是必須要走這一步的。
不過農家豬因為肥肉多,脂肪不沾水,所以不會像飼料豬的含水量那么高,因此摸上去會有粘手的感覺,這個用手一摸就會感覺到。
農家養殖的糧食豬用來炒菜,一般不像飼料豬那么粘鍋,而且燉煮后肉味也比較濃郁,雖然吃不出小時候的那種香味,但是口感和味道上要比飼料豬好上很多。